瑞金金一电线价格表_寻访案台山、八卦鼎战斗踪迹
案台山和八卦鼎地处黟县碧阳镇丰梧村和碧山村,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国民党壮丁队战斗过的地方。如今,遗址已遭损毁,昔日的战斗场地再也难觅踪迹,但这一次战斗在黟县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。
近日,记者走访这两处战斗遗址。案台山地处丰梧村村委会正对面、黄迎桥村民组背后,村民以蚕桑和水稻种植为主要收入,善良淳朴。案台山上遍布桑园,山顶是松树林,郁郁葱葱。八卦鼎地处黟县经济开发区西向边缘,周边遍长灌木林,居高临下,可让山脚下的敌人有来无回。
或许是时间久远的原因,向当地百姓打听曾经的战事,几名老者表示听说过。记者来到黟县党史部门,找到相关史料记载:1934年7月,日军加紧准备扩大对中国的侵略,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以重兵实施第5次“围剿”。为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,调动钳制国民党军,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,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、乐少华、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,从瑞金出发向闽浙赣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。
1934年11月至1935年1月,经过整编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浙皖边、皖赣边和皖南,威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、沪、杭腹心地区。1934年11月18日,由原红七军团整编的红军19师在师长寻淮洲率领下,从江西上饶的怀玉山和德兴县北出发,12月5日从绩溪进入皖南,10日到达汤口地区。由原红十军整编的红军20师,在方志敏、刘畴西率领下,于11月24日离开闽浙赣根据地横峰葛源,经德兴、婺源,12月7日进入休宁璜茅,10日到达汤口,两路大军胜利会师,8000名壮士情绪高昂,红军声威大振。
对此,蒋介石急忙调兵编组“追剿队”,以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为指挥官,辖第7师21旅、第49师、补充第1旅、浙江保安纵队,共11个团的兵力“追剿”,同时部署地方反动武装围堵。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12月14日太平谭家桥战斗后,为摆脱敌人,在迁回转战中两次经过黟县。第一次是12月18日至23日,第二次是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。这两次途经黟县百余个村庄,行程150多公里。
其中,抗日先遣队于1934年12月22日黎明开始撤离柯村。这天正好是冬至,隆冬季节,寒风扑面、细雨霏霏。部队行至美溪口后兵分三路经湘口、杨家墩、大星、奕村、洪硁、双坑等村庄,翻过方家岭、钓鱼岭、漳岭,直抵黟县县城西北,进入黟县中心地带。
抗日先遣队先头部队在进到碧山的案台山、八卦鼎时,与国民党壮丁队遭遇。国民党县长庄继先与南昌行营别动队驻黟中队队长曾镇国闻讯后,带领保安队赶往堵截。抗日先遣队立即抽出一部分兵力,占领八卦鼎、金鸡石、打石台的制高点,与敌交战,战斗自午前直至下午四时结束。这次战斗击毙敌军多人,并生掳别动队小队长漆振五及何立发、老盛数人,我军牺牲战士一人。庄继先等败阵逃回县城,紧闭城门。红军过后,当时在群众中流行一首民谣:“下雨过冬至,装鸡来送死”(装鸡来送死,系黟县方言的谐音,指的是庄、曾、宋、盛四个反动头目姓氏)。
抗日先遣队击败敌人后,继续向黟县西南的丰口、长岭、光村、古筑、玕田、赤岭、关麓等村庄分路挺进。一路上,红军一面宣传我党抗日主张,张贴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》,刷写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”“拥护中国苏维埃”“打倒一切帝国主义”“打倒恶霸”等标语,另一方面将敌人建在丰口泗洲庵、古筑琉璃柱、关麓降下等处碉堡全部烧毁。黄昏时分,红军在赤岭村及周围村庄宿营。方志敏住在赤岭玕田村“半耕别墅”的大院内,不辞劳苦,到各处宿营点巡视,安抚当地群众,了解当地民情。
红军先遣队在黟县行军和作战中,处处关心群众。在光村长岭追袭敌人别动队途中,见一位老年妇女带一小孩,惊慌地蹲在路旁草丛中,红军战士掩护他们老小躲藏起来。夜宿赤岭村时,遇见一名叫程大瑞的孤苦老人,红军专门提肉三斤,上门慰问。
12月23日天刚蒙蒙亮,抗日先遣队从赤岭村越过陶岭。经李坞头到祁门横路头,路过黟县南部的渔亭,向休宁珰金街挺进,转移到休宁的蓝渡、蓝田一带。
抗日先遣队自12月23日离开黟县后,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,往返转战于休宁、歙县、绩溪等地。12月31日由汤口向南转移,在歙县芳村和岗村两次与国民党补充第1旅、第21旅激战后,转向休宁的里仁、高桥和黟县的东坑、历舍、岭下朱、梓坑等村庄,直达际村、宏村宿营。际村、宏村隔河相望,是黟东北重镇。部队到达时,为避免惊动群众,抗日先遣队在路旁休息,做饭取暖就在河边三棵大树之下。见到一些贫困群众,红军战士还送银元接济他们。
1935年1月1日,红军路经三都碧山,了解到当地的地主豪绅剥削压迫贫苦农民的劣行后,立即捉拿汪立三、汪协邦、汪伯周等八人,除误捕一人释放、一人途中逃脱外,其余被带至祁门柏溪枪决,大大打击了三都碧山一带地主劣绅的嚣张气焰。
鉴于敌我力量悬殊,又值隆冬季节,雨雪交加,红军指战员衣着单薄,抗日先遣队处境日趋险恶,很快经过黟县境内,过西武岭到达祁门柏溪等地。次日经白塔过金字牌到凫溪口、江村等地宿营。1月3日,部队向南经黄畲口向休宁的呈村、流口、鹤城等地,抵达婺源沱川一带。1月5日,由婺源东乡溪头再入璜茅,转经桃林入浙江开化。1月10日与阻击之敌国民党49师激战后,进入开化县马金。至此,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结束了在皖南的行动。
对于这一段历史,黟县党史部门负责人表示,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黟县转战的时间虽然短暂,但他们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、传播革命火种的征途中,不畏强敌、顽强奋战的革命精神和一路上秋毫无犯、买卖公平、关心群众的严明军纪,在黟县人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。1934年12月18日,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到柯村休整三天。抗日先遣队离开时留下一个侦察营,这个侦察营后来与红军游击大队合编,成立了皖南红军独立团。独立团在极其艰苦险恶的条件下,组织联合地方游击队,同敌人的残酷“清剿”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,为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。这也是“红色基因”深耕黟县乃至皖南地区的一粒重要火种。
(钟伟 来源:黄山晨刊)
